展厅筹建阶段,怎么给自己公司展厅做定位?
发布时间:2025-08-11 10:00:00
来源:
浏览量:27

筹建展厅,最容易犯的错误是“先做后想”——先找设计师、先画施工图,最后才发现展厅里陈列的并不是公司真正想表达的。因此,在筹建阶段,第一件要完成的工作不是定风格,而是定“定位”。定位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一套关于“我们是谁、我们要影响谁、我们如何被记住”的系统答案。以下五个问题,可以帮助团队把定位想清楚、写明白、传下去。

展厅筹建阶段,怎么给自己公司展厅做定位.png

一、我们想解决谁的什么痛点?

展厅不是仓库,而是对话场所。先列出三类“必须到场”的人:客户、合作伙伴、内部员工,再追问他们走进展厅时最想带走的“答案”。例如,一家做工业传感器的公司发现,客户最大的顾虑不是性能参数,而是“万一停产,谁来兜底”。于是他们把定位锁定在“零停机的安全伙伴”,展厅里所有故事都围绕“故障发生前30秒的预警”展开。痛点越具体,定位越锋利。

二、五年后,我们想成为谁?

展厅的寿命通常五年起步,如果只反映今天的业务,很快就会过时。把战略部门的三年或五年规划翻译成一句话,例如“从设备商升级为数据运营商”,再倒推今天的展厅必须预留哪些接口:一块可实时更新的数据大屏、一条可替换的模块化产线模型、一个留给未来 SaaS 产品的体验角落。定位要兼顾“当下卖点”与“未来接口”。

三、我们与别人到底差在哪?

很多老板会说“我们质量好、服务快”,但这不是差异,这是标配。把差异写成一句“只有我们能”的声明,例如“行业内唯一能把交付周期从6周压缩到72小时的企业”。然后用三件“证据”让差异可视:一份被涂满修改痕迹的原始图纸、一段72小时缩时摄影的交付纪录片、一面实时滚动的客户倒计时屏。差异一旦被“物证”固定,定位就有了锚点。

四、我们愿意牺牲什么?

定位的另一面是“不定位”。一家做智能家居的公司曾想在展厅里既展示高端别墅方案,又保留经济型公寓套餐,结果观众记忆点涣散。最后他们决定砍掉低端线,把70%的展陈空间做成一套可沉浸式过夜的“未来卧室”。牺牲低端市场,换来高端客群的“哇”一声,这才是定位的代价与红利。

五、一句话测试:10 秒后能否被复述?

当以上四步走完,把定位浓缩成一句 20 字以内的“电梯语”,拉着公司里最挑剔的三位同事做测试:给他们 10 秒看完,再让他们复述。如果三个人说出三个版本,说明定位依旧模糊;如果能异口同声,这句电梯语就是未来所有设计、施工、运营的“宪法”。例如“让每一滴油墨都数据化”,既押韵又具体,设计师听到就知道该放大油墨分子动画,而不是再做传统色卡墙。

结语

展厅定位不是营销部的 PPT,而是 CEO 工程。它必须在筹建阶段就回答“我们到底想要什么”:想要客户信任、想要溢价能力、想要人才向往,还是想要资本故事?只有当高管团队把这五个问题吵清楚、写下来、签上字,设计师、施工方、内容供应商才能拿到真正的“设计任务书”。否则,再华丽的展厅,也只是昂贵的迷宫。


上一条: 相同空间不同预算的展厅设计会有多大区别? 下一条: 不同规模的学校在校史馆建设上有何差异?